佛教是一種高深莫測的境界,但在民間有時卻被庸俗化了。對佛學我是一無所知,對佛教的清規(guī)戒律,更是知之甚少。所以,對于緬甸的佛教文化,我只能從感性上直觀的領悟,從凡人的角度去簡單的理解。
因此,對佛教文化或者佛教現(xiàn)象,我無法妄加評論,只好通過一些照片,記錄了他們的一點生活瞬間,也許很多人還從來沒有見過。
曼德勒最大、最重要的佛塔,是可以去貼金的馬哈牟尼塔。馬哈牟尼塔塔內供奉著本尊高約4米,重達6.5噸的馬哈牟尼佛,當?shù)胤鸾绦磐綄⑺暈榉鹜拥恼嫔,因此在緬甸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?/p>
馬哈牟尼佛塔中的佛教博物館,通過十多幅大型繪畫形式記載了馬哈牟尼佛像的建造者波道帕耶王(1782-1819在位)從諾開搬運過來的全過程。
1784年,波道帕耶王開始修建馬哈牟尼佛塔。1884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佛塔,本尊馬哈牟尼佛因為是青銅制造的,所以幸免于難,現(xiàn)在佛像身上貼滿了佛教徒們捐贈的金箔,佛像上掛滿了各種金質飾物,從而佛像金光閃閃、金碧輝煌。
馬哈牟尼佛只有男性才能上去貼金,女施主只能跪拜在佛像前的大廳地毯上,手持鮮花,雙手合十,口誦佛經,向佛祖祈福眾生。
馬哈牟尼佛像被安放在一人多高的一個平臺上,信奉者和游客可以在入口處購買金箔,緬幣2000扎一包,然后排隊從臺階上去,將金箔貼在自己想貼的地方。信眾到這里來,都是為了給佛像貼金箔,長年累月下來,馬哈牟尼佛已經被金箔貼厚了7厘米之多。
奉者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給馬哈牟尼佛祖貼金。
我們離開馬哈牟尼佛塔后,司機將我們拉到一處和尚吃飯的地方齋堂。據(jù)說將有上千名和尚集體在這里用餐。我們趕到這里時,正好看到幾個和尚手捧著一個大飯缽化緣回來。
和尚都是統(tǒng)一用餐,那么,為什么有的和尚還要去化緣呢,我想應該是入佛必修課吧。
不過,在當今如此發(fā)達的現(xiàn)代社會,佛家這一傳統(tǒng)習俗,仍能保留到今天,也實屬不易。
幾個和尚在院子里,將裝米飯的噐物擺放好。
約十點半,和尚捧著飯缽開始陸續(xù)的來到齋堂前的街道上,排隊等候著。
一些穿戴特殊的小和尚也在一側排著隊。
和尚陸續(xù)開始進入齋堂,秩序井然、鴉雀無聲。還沒有坐下的,開始整理僧服。待所有人都入坐后,大家開始集體小聲的吟讀著什么,我沒有聽懂。
大家開始用自己的勺子,將湯菜放入自己的飯缽里,慢慢的享用。
待和尚吃完后,開始各自回去。路上一些附近的孩子,馬上跑上前向和尚要剩飯或紙巾。
曼德勒坐落于伊洛瓦底江畔,城市里一座突起的曼德勒山格外引入矚目。相傳佛祖曾經路過曼德勒山,并且預言山腳將出現(xiàn)一個偉大的城市,這座城市就是后來的曼德勒市。
在信奉小乘佛教的緬甸,每一處景觀都與佛祖有關聯(lián)。曼德勒是緬甸的宗教和文化中心,據(jù)介紹共有大大小小八百多座寺廟、佛塔和佛學院,曼德勒有著為數(shù)眾多的僧侶和尼姑。
這里的孩子很小就開始接受佛法教育,但天性總是無法束縛孩子的童真。一把小手槍,一身袈裟雖然總不是那么的協(xié)調,可在孩子身上,卻顯得天真童趣。
作者:郭豪
2021-06-10
作者:張斯粵
2021-02-26
作者:宇通房車
2020-10-28
作者:陰越
2020-09-18
作者:詩逸
2019-12-29
作者:詩逸
2019-12-27
作者:房車露營自駕旅游協(xié)會
2019-12-26
作者:詩逸
2019-12-25
作者:詩逸
2019-12-24
作者:王海龍
2019-12-09
1.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
2.請標注“有車”或“無車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