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萊湖上的學(xué)校。
一些村民剛從市場買回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。
我也被這里的特色工藝品所吸引,先后買了兩個具有緬甸民族習(xí)俗的木雕作品。長頸族實際叫喀倫族,在緬甸僅有三萬人。
在茵萊湖上生活著許多水上人家,他們?nèi)匀粡氖轮鴤鹘y(tǒng)的手工制銀工作。
生活在茵萊湖上的茵達(dá)族人把家安在了湖中,世世代代與水相依相惜。他們聚居的村落搭建在高高木樁之上,無數(shù)根木樁在湖上支撐起他們的木屋。他們的出行,只有靠船,所以,居住在這里的人,家家都有船。
還有許多人家在從事著傳統(tǒng)的手工編織工作。不過,我們看到的,大部分應(yīng)該是一種觀光項目。有些織品原料就是從這種植物中提取的絲線。
在一個村子里,我們見到了幾位長頸族人。其實,長頸族是由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(shù)民族喀倫族(Karen)的一支巴東(Padaung)族所組成的,只能在湄宏順鎮(zhèn)看的到。
顯然,這里的喀倫族女人,可能只是為了旅游而刻意在這里表演的。
長頸族人以脖子長為美。孩子從5-6歲起,就在脖子上套銅圈,一年一個銅圈,使脖子拉長。最長頸者脖子達(dá)70厘米。洗浴時,長頸人只能把稻草塞進(jìn)銅圈內(nèi)拉鋸般擦洗。為了生活,她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,向世界展示著殘酷的美。
坦率的講,真的看到這些活生生的長頸人時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
當(dāng)?shù)厝苏谙蛴慰徒榻B他們的紡織產(chǎn)品。
在茵萊湖的另一處路地上,還有一個茵汀村。茵汀村是茵萊湖區(qū)最重要的宗教區(qū),最大的一處遺跡是瑞茵汀佛寺(Shwe Indein Pagoda),這個寺像曼德勒山一樣,有一條1000多米的長廊,長廊向山上走不多遠(yuǎn),旁邊就有的佛塔廢墟,浮雕非常精美。
據(jù)說,這些塔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-232的Siri Dhamma Sawka王時期,佛塔殘破不堪,東倒西歪,很多上面已經(jīng)長草長樹,但塔上殘存雕刻還相當(dāng)精美,特別是塔門口的仙女,千姿百態(tài),表情動作生動,栩栩如生。
太陽開始下山了,晚霞讓茵萊湖顯得更加的夢幻迷離。游客陸續(xù)開始回去了,只有幾位魚民還在期待著魚群的出現(xiàn)。
明天我們將離開茵萊湖及這家溫馨的酒店,繼續(xù)向南前往,去領(lǐng)略緬甸佛教圣地曼德勒的佛教文化。據(jù)說,那里有許多世界之最,也有美麗的人文與自然合一的風(fēng)光及景色。
(文章來源:水墨凡夫)
作者:松木巴士
2022-11-30
作者:21RV
2022-11-01
作者:21rv
2022-07-25
作者:郭豪
2022-06-21
作者:21RV松仔
2022-04-21
作者:郭豪
2022-03-31
作者:Leslie, a.k.a
2022-02-10
作者:21rv-松仔
2022-01-28
作者:王海龍
2022-01-05
作者:21rv-松仔
2021-12-28
1.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
2.請標(biāo)注“有車”或“無車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