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蒼坡村比較起來,芙蓉村略顯大氣,這從村口氣派的大門樓就可以看出來。祠堂也比蒼坡村的大一些。
而且經(jīng)過高人裝點,融入現(xiàn)代藝術(shù),使得芙蓉村老樹新芽,顯得生機勃勃。
雖然加入了現(xiàn)代元素,但是那些老屋斑駁的磚墻,依然承載著歷史的厚重。
流淌了千年的溪水,穿街走巷在這里匯集,映射的依然是亙古未變的群山
擺小攤的老婦,賣的依然是老祖宗賣過的麥餅干面條。
身后老祖宗用過的古老的榨油車和巨大的碾盤,為的是讓子孫后代牢記祖先勞作的身影。
進入一位民國將軍的老宅,看到將軍后人在涼面條。
他的老伴兒正在做面條。她告訴我,做面條是祖先傳下來的手藝,她十幾歲就開始做,已經(jīng)做了快六十年了。做面條很辛苦,每天凌晨三點就要起床和面發(fā)面,然后搓條,再一根根纏到兩根竹棍上,拉長后拿出去涼,風干八成后繞成八字形裝袋,這才算完工。
我買了兩袋回到房車上煮,感覺非常筋道,口感不錯。
兩個古村,一脈相承,共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文化,珍藏著華夏子孫的文明基因。
閱讀古村,為的是記住鄉(xiāng)愁,保護古村,為的是留住我們的根。
作者:admin
2014-11-19
作者:admin
2005-04-17
作者:admin
2015-08-04
1.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
2.請標注“有車”或“無車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