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暑假了,當然是家長和孩子們嗨起來的日子,去哪玩好呢?
如果你有輛房車,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何嘗不是件令人愉悅的事情?
提到房車,不是如所有人對car那么熟悉,尤其在國內,對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房車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。直到近幾年,這一名詞才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眼。
對于有些愛好旅游的人來說,擁有一輛房車,環(huán)游世界不是夢想。那么,你了解房車的發(fā)展史嗎?
1810年左右,法國出現(xiàn)了帶篷馬車,激情奔放的吉卜賽人,激發(fā)了人們帶著房子上路的奇思妙想,早期房車的雛形,就從這里開始。
早期的吉卜賽拖車
1820年,大篷車馬戲團在英國出現(xiàn)。拜吉卜賽人所賜,這種以車為家的形式,在他們的流浪過程中,在歐洲各地流傳開來,逐漸成為一種旅行方式。
1910年,第一輛可以自行移動的房車出現(xiàn)了。
隨著人類社會的發(fā)展以及第一次工業(yè)革命興起,發(fā)動機的出現(xiàn)、汽車的發(fā)明,讓房車開始了它真正的旅程。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末,美國人把帳篷、床、廚房設備等搬到了家用轎車上。
1920年,一些人把木結構的簡易房架在T型底盤上,并富有創(chuàng)意地對內部進行裝飾,旅行房車便由此演變而來。
隨著汽車在美國迅速普及,房車市場也迅速增長并形成初步規(guī)模。最早的房車俱樂部出現(xiàn)了。其中最出名的是Tin Can Tourists(錫罐旅行者),1919年在佛羅里達州的Tampa成立。
20世紀30年代初期,拖掛式房車的設計開始變得更加流線型,這種比較小的,尾部收尖的拖掛型房車被稱為teardrop trailer(水滴形拖車),空間只能容納兩個人睡覺和儲藏一些旅行用品。
到了30年代后期,更大更流線型的拖掛型房車出現(xiàn)了。于是,以卡車為基礎改裝的更大的自行式房車也出現(xiàn)了。
30年代一個家庭自己改裝的房車
20世紀50年代開始,自行式房車逐漸進入中產階級家庭,其形態(tài)有點類似于今天的中巴或者大巴。
在此期間,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推出了著名的Type 2面包車,可以說是現(xiàn)代小型巴士和MPV的鼻祖,這款車因為其靈活的內空間和低廉的價格在德國從1960年代開始就被改裝為房車銷售。
到了60年代,這款車銷售到美國以后,因為其低廉的價格,受到美國嬉皮士(Hippies)的喜愛,成為一代美國叛逆文化的象征。
在70年代,傳統(tǒng)的自行式房車朝兩個方向發(fā)展?;诖蟀偷腁型房車開始定型,主打大空間和豪華裝修。
到了90年代,一些比較低價的基于中巴的A型房車出現(xiàn):
如今的房車內有舒適的臥室和清潔的衛(wèi)生間、寬敞的客廳、整潔的廚房,還配有空調、彩電、VCD、冰箱、微波爐、煤氣灶、淋浴器、雙人床及沙發(fā),可供4~6人住宿,還有多套供電系統(tǒng),行駛和住宿時都能全天供應電力。有專門的旅行房車駐扎區(qū)域,配以天然氣、自來水、電等設施,房車一到指定區(qū)域,接上專用管道就可以像在家一樣方便。
怎么樣?看完這個,是不是立馬就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?